这两天父亲又变得温和了。嘛,虽然和父亲在很多方面大概永远不可能达成共识,但我还是感谢他的。至少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善良、诚实、守信的人。
我家在北京没有亲人。母亲只有一个从小要好的女同学住在北京,于是两人经常结伴出去玩。而每次见面那位阿姨都要哀叹自己孩子的教育失败。她的儿子我见过,是个异常肥胖的大块头。有一次与他们家共进晚餐,从头到尾这小子说话的语气都仿佛自己是主子,他爹妈是奴才一样。说实话,小时候我也没少打过架,但都是和朋友打着玩,但那一次,我是真的想狠狠揍那家伙。但扭头一看,他父亲居然还一脸笑嘻嘻的,于是讶异地作罢。
后来那阿姨夫妻俩花钱把这小子送出国去读书了,就像国内许多有些闲钱的中产阶级父母们一样,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高自己孩子的档次。几年后这小子回来了,如我所料,花钱如流水,一事无成,啥也没学会(不算抽烟喝酒泡妞的话),目前在家里啃老。
我们这一代人,从小是“略有些自以为是人云亦云地”咒骂着祖国的教育制度长大的。咒骂着无聊的课本,咒骂着没完没了的补习,咒骂着作业和考试,向往着自己描绘的自由。所幸我的高中是一所奇葩的学校,有那么几个奇葩的老师,还有那么几个奇葩的社团,更有许多奇葩的同学,学到了很多不该学的东西,幸甚。而从封闭的四年军校生活爬出来后,我重新了解了一下目前挣扎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后辈们的情况……发现我小时候真是幸福啊。
此生一路走来,其实总觉得是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的。很多知识、经验、理论、方法,我没有掌握,没有理解,于是在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上,是暧昧的,迷茫的,不知所措的,缺乏主见的。而构成我人生最重要部分的那些基本观点、思想、人生观,几乎全部是从自身的阅读经验中慢慢汲取而来的。在这方面,父母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,但是并没有产生直接的作用,相反,在我追求自身想要发展的理想的方向时,他们是起了压制作用的。总觉得,很悲哀。